或者老子本名聃,字耳,一字老(《老训寿考》,古多用为名字者,如《檀弓》晋有张老,《楚语》楚有史老)。
庄子因为不信辩论可以定是非,所以他的名学的第一步只是破坏的怀疑主义。到了墨子以后,便有许多人研究生物进化一个问题。
二、万物变迁的问题:试看上文引的《天下》篇论庄子哲学的第一段便说: 寂漠无形,变化无常。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,予因以求鸮炙。争论既起,越争越激烈,偏见便更深了。究竟谁是谁非呢?……举这几条,以表天下的是非也随时势变迁,也有进化退化。尧未必是,桀未必非:这种思想,见地固是高超,其实可使社会国家世界的制度习惯思想永远没有进步,永远没有革新改良的希望。
所以说:庸也者,用也。但是老子孔子都不曾有什么完备周密的进化论,又都不注意生物进化的一方面。其枢机仍在乎心思或意志。
通行本此作能为章第十。(左昭七年传) 说文:魂,阳气也。……淮南子曰:‘地气为魄。气之动,必有力在于其间。
形质亡而魂魄存,是人所归也。古之学道者,求博大之明,非局限之智。
昭明文选注引锺会老子注:经护为营也。及至私心起,智用出,则灵感寂,明悟晦,而天门阖矣。疑古言屏营、怔营,皆有不安之意,则营魄可释为不安之魄,或不安之魂魄。棗此属深邃之心理学,取譬之说曰玄。
为雌者,谓心思不取主动而守被动。祭义曰:气也者,神之盛也。庄子天运亦尝言及天门,而义不详。此境有如天门之开,万象辉煌,妙美毕露。
即上智亦有其下愚之时。以解谢灵运得以慰营魂句。
活国,乙本作栝国,活之借字。常人二六时中,有其心极清明之时,有其心极昏暗之时。
(苏子瞻之流,以谓动静即精神,其言稍虚,亦近是。志气相为表里,非气无以持志。时则当听其自然而绝不用心智于其间,居被动而任此明之四达广被。其实此人之一知觉性也。凡心之所至,气必随之。故孟子曰:志至焉,气次焉。
故当勤加修治之,如镜,使之无疵瑕,则能明照。但毋执,不恃,不居功,不为主宰,……是以不败。
生而弗有句下,通行本有为而毋恃句。属思想者曰 ,则心智之高者也。
戴营魄抱一,能毋离乎?槫气至柔,能婴儿乎?修除玄监,能毋疵乎?爱民活国,能毋以为乎?天门启阖,能为雌乎?明白四达,能毋以知乎? 生之,畜之。魂魄:心之精爽,是谓魂魄。
如管子四时然则柔风甘雨乃至,谓和风甘雨。然有炼气者,则从事于调息,即调制呼吸或吐纳之空气也。生而弗有,长而弗宰也,是谓玄德。气之行于身内者,则肌体器官之运用也。
阳言气、阴言神者,阴中有阳也。(左昭二十五年传) 又子产曰:人生始化曰魄。
此即孔子吾道一以贯之之一。修除玄鑑者:自来人之知觉性清明,所谓清明在躬,志气如神,则可说其心如明镜,此境界不可常保。
爱民活国,能无以为乎?棗无为,老氏所反复申言者也。天门辟阖,能为雌乎?明白四达,能毋以知乎?棗四句一贯,乃心理境界之事
进入 徐梵澄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老子臆解 。故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。王弼往见裴徽,徽问弼曰:夫无者,诚万物之所资也,而老子申之无已者何?弼曰:圣人体无,无又不可以训,故不说也。三十,甲、乙两本皆作卅。
就哲学言,绝对之无盖不可有。欧阳修尝读此章,以谓如此说无,不合。
因章末以有之与无之对举。通行本此作无用章第十一。
——王弼诚为善解老子者。臆解: 此章利、用分言,有、无对举。